上海大学美院和四川美院都有哪些优势?分别介绍下

怎么说好呢,个人到是觉得上海大学美院好 川美的油画系全国之一 这没话说的 罗中立校长亲自任教。该校设有国画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艺术、工业设计、美术学、美术教育、建筑艺术、影视艺术等的综合美术院校 上海大学美院设中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工艺美术系五年制本科和中专部。师资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截止至2009年底有教职人员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人,正副教授53人,讲师 39人,助教10人,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是国内和本学科中的学术领军人物或知名学者,其中有:邱瑞敏、汪大伟、张培础、杨剑平、王劼音、凌启宁、金纪发、章德明、姜建忠、潘耀昌、徐建融、陈平、王孟奇、戴明德、郭力、黄阿忠、武云霞、陈青、王海松、罗林、邹其昌、庄小蔚、乐震文、周国斌、徐龙宝、张海平、王洪义、黄建平等,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设计师任客座教授和 *** 教授,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各项展览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都为上大美院跻身中国一流美术学院奠定了基础。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上海市]上海姜建忠职称,上海姜建荣

上海的著名油画家有谁

马艺星 朱怀新 应小杰 任丽君 何小薇 李朝华 马洪道 张复利 邱瑞敏 张正刚 俞晓夫 周长江 黄阿忠 田野 姜建忠 杨金宝 陈俊杰 王向明 赵牧 应海海 何鸣 孙化 张旭芳

打听上海的一位艺术家“了庐”,有谁知道他的情况?

了庐上海姜建忠职称,新文人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主攻花鸟。

1944年1月出生于上海。著有《历代中国画论通解》《文人画史新论》《对前辈中国画家的评论》《中国画的批评与思考——(附:张大壮年表)》《钱瘦铁年谱》等诗、文、画集多种。其中许多文章被文化部中国人文作品研究室编入《中华文库》《人生格言》《中国诗词大典》及《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美术作品曾被古根海姆博物馆选入参加“中国历代文物艺术大展”。

[编辑本段]年表

1944年甲申1岁

1月15日,生于上海。

1956年丙申12岁

秋,有幸得近邻著名学者孙大雨先生的启蒙,教以熟读和背诵古诗文。故自小养成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及对审美境界的初步认识。

1959年己亥15岁

中秋夜,在家附近的九曲桥畔背诵诗文时,有缘为画僧若瓢所识,引以为游,以后得其帮助,拜识诸多前辈先贤。

1960年庚子16岁

中秋,诗《梦游峨眉山》。

1961年辛丑17岁

10月,诗《题画山水》。

1962年壬寅18岁

1月15日,诗《十八周岁生日叙怀》。

7月,诗《夏夜乘凉》。

不久,因诗作为人所赏,得以引荐,参加1948年由黄宾虹等先生发起成立的“乐天诗社”,向前辈先贤们进一步学研诗文、书法。

1963年癸卯19岁

中秋,诗《吴湖帆、张大壮先生赐名‘了庐’》。

1967年丁未23岁

春节,诗《读李泌传》。

3月,诗《赴长江、行经三峡,时见动乱感怀》。

1972年壬子28岁

除夕夜,与张大壮先生彻夜纵谈诗文,聆听其自述当年在古书画收藏大家庞莱臣先生“虚斋”的工作与学习生活。得先生关爱,赠以《虚斋名画集》,嘱以弘扬画道。于是在学研诗文与书法的基础上系统学研南宗一脉的山水画,并对董其昌的文人画美学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

1975年乙卯31岁

1月,拜识关良先生,聆听其现代美学思想。

8月,诗《终南山记》等。

1976年丙辰32岁

清明,诗《天安门即事》二首。

9月9日, *** 主席逝世,诗《秋思》二首。

1980年庚申36岁

中秋,诗《怀先师》。

1982年壬戌38岁

4月,诗《命赴洛阳写生牡丹》二首及《杜牧故里》。

5月,诗《上海博物馆看藏画》。

1983年癸亥39岁

10月,诗《普陀山记》四首。

1985年乙丑41岁

在理论家对当代中国画千篇一律现状的批评下,深感传统中国画在形式上日趋僵化的严重性,决心以自己把握的笔墨优势,探索用新的形式进行文人画的创作。

1986年丙寅42岁

写生创作《时鲜》、《素林七贤》卷,《蔬果草虫》屏数帧及《静物—

鲤鱼毛豆》等作品。

1987年丁卯43岁

11月,孙大雨先生撰文《功夫在画外—介绍中年画家了庐》发表于《江苏画刊》第83期。

1988年戊辰44岁

中秋,写生创作《日光灯与蝉》《汉砖砚与眼镜》《卧龙图》《一翦兰》等作品。

1989年己巳45岁

1月,接受中国画理论专刊《朵云》编辑部的访谈,提出“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的观点,文见《朵云》第20期。

4月,应陆俨少先生之邀赴杭州,被要求对其作品发表意见,提出“在气息上尚存的郁勃之气”。先生大为感动,致信认可。

6月4日,创作《虬龙图》。

8月15日,陆俨少先生在香港《收藏天地》创刊号发表与了庐谈画的通信三札。同时,孙大雨先生再次撰文《奇崛之才—介绍著名中年画家了庐》。

1990年庚午46岁

面对着当代中国画家日益失落的文化精神和笔墨法度,对中国画的前途深感忧虑,除了撰文参与批评外,决定暂置个人名利不顾,小别画坛,从理论上进行认真地学习和反思。在闭门思过的清淡生活中,不由发出《路有饥人,不忍酒肉》的慨叹,于是书《留得三分饥与寒,则百事可成》以自勉。

3月,《了庐诗存》发表于香港《艺术界》创刊号。

1992年壬申48岁

10月,艺术成就录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编的《当代中国画家百人传》。

1997年丁丑53岁

作品《日光灯与蝉》录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7月,作品《静物—鲤鱼毛豆》入选中国艺术大展。是年完成《张大壮年表》修订稿。(见2000年《中国画的批评与思考》一书)

1998年戊寅54岁

3月,作品《时鲜》卷被古根海姆博物馆选入参加中国历代文物艺术展。

1999年己卯55岁

6月,《艺术手记》发表于《江苏画刊》第225期,其中对历来概念不清的“中国画”一词,提出“冠以国名的中国画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它要求绘画中的文化含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故六法中以‘气韵生动’为之一”这样一个较为确切的解释。“它既揭示了它内在民族性和文化性的特殊意义,又充分体现了传统中国的理论精神。”(钟银兰先生评语)另外,对中国传统的民族和文化精神,提出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无论是儒家的‘温、良、恭、俭、让’,道家的‘柔弱胜刚强’,还是佛家的‘忍’,其主流和更高境界都是‘化阳刚为阴柔’,也就是含蓄之中又复归于一种平和的自然状态。”这种平和,既是中华民族特性的象征,又是国名“中”一词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10月,诗《五上华山》。

2000年庚辰56岁

7月,《中国画的批评与思考——(附:张大壮年表)》一书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其中《世纪纵谈》一文,在对中国画探本寻源的认识时,发现“以文人墨客为主体的中国画艺术家,他们抱着随意性、游戏式的创作态度,大都不屑对自己成功的创作经验去作认真的理论思考和上升为理论,故传统中国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影响后人对它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导致教学上的难以传承,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

诗《世纪叙怀》。

中秋,为至友邓明先生书题《烟云供养楼》。

12月,《了庐诗存》录入《中国诗词大典》。

2001年辛巳57岁

元旦,诗《千秋立论》。

撰文《书法概论》,其中提出“天下成大事者,大都为学者与英雄兼得”的观点。(见2004年《对前辈中国画家的评论》一书)

8月,《了庐诗存》发表于《美术界》第162期。

2002年壬午58岁

中秋,诗《贪官》二首。

11月,与青年学者凌利中合著《文人画史新论》一书,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其中具体阐述“化阳刚为阴柔”之见,又为董其昌的崇南贬北的审美倾向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审美标准。“含蓄之中又复归一种平和的自然状态”也正是董其昌作品气息的主要象征。另外,又对近现代的文人画现象,提出了“不管从整体阵营,还是个体实力可与历史明清时期相比的观点”。

2003年癸未59岁

中秋,撰文《画品新论》发表于《美术界》第188期,其中以前人“画分四品”为题,从艺术家的气质、学养、创作心态三个方面来形象地喻述作品的气息和法度。(钟银兰先生评语)

11月,撰文《前辈中国画理论家留下的误导》发表于《艺术界》第89期与《书与画》第136期。主要认为前辈理论家没有充分认识中国画艺术中文化性大于绘画性的特性,故而将在现代意义上水墨创作卓有成就的画家及其作品当作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画家和中国画来宣传,不仅影响了当 *** 论家的独立思考,同时给当代中国画家在创作上带来了误导。

2004年甲申60岁

4月,《对前辈中国画家的评论》一书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

2005年乙酉61岁

9月,撰文《振作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阐明只要中华民族存在,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政治和经济复兴的基础上,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复兴必将到来的观点。发表于解放日报《朝花》第5830期

中秋,撰文《上海姜建忠职称我的哲学认识》,文中将二元论的观点从哲学思考融入人的生命的未知现象之中。

为书画鉴定专家钟银兰先生书联“二目神奇辨字画,一生清白属佳丽”并题《神奇楼》。

为油画家陈钧德先生书题《与天对话楼》。

为油画家俞晓夫先生书题《藏春楼》。

为油画家姜建忠先生书题《韫玉书屋》。

为国画家曾宓先生书题《三石楼》。

为国画家朱振庚先生书题《赤诚之友居中楼》。

为青年学者凌利中书题《拾遗补天楼》。

2006年丙戌62岁

5月5日,《我的哲学认识》一文发表于《市民周刊》文化版。

2007年丁亥63岁

3月,《钱瘦铁年谱》一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历代中国画论通解》一书由上海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12月,《国家美术》创刊号发表题为《文人画的当代传人和代表》的专访并附作品(诗选、书法及画)。

《藏画导报》发表题为《权力+财力=艺术吗?》的专访。

他的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