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很厉害吗?什么水平?名气大吗?
众所周知,上海交通大学是位于上海的一所名校,且常常与复旦大学被人拿来进行比较。对于一部分考生和家长来说,在中国除了清北以外,复旦往往是他们听到更多的名校。那么,作为本市的另一所顶尖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很厉害吗?到底是什么水平?名气真的大吗?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上海交通大学很厉害吗?什么水平?
非常厉害。可以说是全国顶尖大学之一,办学层次基本达到“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的办学情况基本如下:
1、办学历史悠久,名声享誉海内外
1896年,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成功建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校已基本成为我国著名高校,一度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一直到50年代中期,交通大学分为了上海和西安两部分,随后均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经历了12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早已积累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在国内外都可谓是声名远扬。
2、国内第二档,清北之下最强之一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直属于教育部的985、211名校,同时入选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各大著名的大学排名榜中,上交大都有着非常高的名次。比如:
2021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上交大位列全球第100名,高居中国大陆第六;
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名中,上交大位列全球第112名,更是排至中国大学第三名。
其实,在国内大部分人心中,中国高校之一档只有清华和北大,而第二档则一般为“华五人”,即复旦、上交大、浙大、南大、中科大、人大,而上海交通大学正是其中之一。
3、人才培养出众,名师大家星光熠熠
作为一所顶尖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自然也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截至目前,学校已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钱学森、李叔同、黄旭华等等。无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还是“两弹一星”功臣和国家更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人中,都不乏交大校友的身影。
4、为国贡献,创造近代中国多个“之一”
多年来,交大在我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多个“之一”,包括:
(1)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
(2)新中国之一艘万吨轮、之一艘核潜艇、之一艘气垫船、之一艘水翼艇;
(3)新中国自主设计的之一代战斗机、之一枚运载火箭、之一颗人造卫星;
(4)新中国之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之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之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
(5)新中国之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之一的地方文献等。
5、办学规模庞大,汇聚国内一流师资
据学校官网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学校的办学规模如下:
同时,包括16351名全日制本科生,14326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49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837名学位留学生。
师资队伍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包括1名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长江青年学者等人才众多。
6、学科建设一流,多门专业全国之一
学校目前共开设6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工学等9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高达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35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共24个,其中 生物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 均排名全国之一。在最新的ESI学科排名中,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共19个,其中生物与生化、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更是进入了全球前1‰。
7、科研水平顶尖,国家级大奖无数
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同时,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排名全国第二;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排名全国之一。此外,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更是连续10年位列全国之一。
8、就业前景光明,在校生毕业不愁
对于上交大的学子来说,毕业时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升学,前景都是相当良好的。
据《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学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19%,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23.54%。薪资方面,学校本科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3.51万元;研究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8.91万元。
总之,学校毕业生的前景绝对是国内高校中更好的之一。
三、上海交通大学名气大吗?
相当大。
学校目前的录取分数线极高,在全国知名度也非常高,具体能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学校通常被认为是全国前五的大学;
2、学校和复旦是位于上海的两所顶尖985;
3、学校和西安交大是国内更好的两所交通大学;
4、学校的人气基本仅次于清北。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一些为人熟知的称号: 华东五校、C9 ……
附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全国各省录取分数线
西安交通大学
桑林关道 说的没错,我再补充一下。
基本上西安交大一直是全国排名前几位的大学,一直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可以说发展得都还不错。在那时,基本上西安交大是排在第五名左右的。1996年百年校庆,盛况空前,包括清华北大等各校校长以及加州伯克利校长等全都出席。但是九十年代末期以及二十一世纪的前几年,确实是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排名下滑得很厉害。至于原因,我来初步分析一下,说得浅陋,各位不要见笑。
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关于教育的发展,大家的理念在世纪末都发生了变化,而交大那时的校领导层并没有体会到这种深刻的变化,导致发展理念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主流发展乃至 *** 意愿脱节。
第二,与上一条相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地域经济状况更加不平衡,交大地处西部,当地 *** 没有更好的条件,或者说没有更强烈的意愿来给予交大发展以强大的支持。
第三,与上两条相关,发展理念和地域原因,使得交大留不住人才,青年教师流失严重,同时一大批大师级的老教授在那个时段退休,使得交大在人才层面出现了断层,影响了交大的发展。
第四,并校的影响,交大合并了西安医科大学和陕西财经学院,补齐了一些自己以前没有的学科,但是客观地说,这两所学校虽使得交大变“全”了,实力上却并没有相应地变“强”。同时由于并校产生的资源重新组合分配等问题,使学校发生了内耗,而西医和陕财也流失了一些人才。
最后我想说下其他学校的发展。交大排到十几名,是哪些学校把交大挤下去了呢?可以数一下:上海交大、浙大、华中科大、武大、吉大、中山、川大等。与前面提到的原因相关,这几所高校,都是要么发展理念更新快,要么地处东部发达地区,要么是举全省之力在建设,而且无一例外的,都在并校里得到了好处。比如上海交大,本身也有老交大的一些好底子,九十年代之前的发展也很坎坷,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是必然需要一所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理工科类高校的,加上上海交大在宣传自己等方面做得好,又把握住了各种利用相应资源的机会,因此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入上二医,更使其如虎添翼。浙大、华中科大等也不外乎如此。
但是从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中段开始,西安交大已经“止跌回升”了。在那份民间认同度很高的排名榜里,西安交大基本上是位于10名左右的位置,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换了领导层,发展观念开始与主流接轨,也有了一些比较大的动作,比如在本科生教育方面搞本硕连读、钱学森班、书院制等,又比如医学院引进光华教育基金、与阳明大学合作,以及建立航天航空学院和法学院等。其中的一些改革,先不说成功不成功,至少开始有了改变的勇气。而且,交大的优势学科并没有丢。电气、机械、能动、管理几个王牌学科依然在国内有很高的地位,大项目也不少,获得国家科技奖也位于各高校前列。当然,问题还是不少,发展的瓶颈也还在。比如新兴学科发展的弱势就是一个大问题。
客观的说,西安交大现在在“2+7”高校里只能排到倒数,生源、就业包括科研等与清北以及华东五校也有差距,发展的客观条件也不算好。10名左右是一个与现在的情况比较合适的排名。但是,既然能在不利条件下扭转颓势,我们相信交大也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作为老交大的薪火传人,每次国家重点建设,也从未少过西安交大的名字。秉承交通大学的优良传统,发扬西迁精神的艰苦作风,希望西安交通大学会有更好的未来。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考上名牌大学就值得高兴吗?
我个人觉得为考上名校复读多年不值得。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憧憬进入名校,他们或许是拥有名校情节,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也许是为了追求梦想,他们为了不同的理由去复读,去拼命考上这所大学,我觉得他们复读的勇气和决心,以及能够坚持很多年,只为考上名校的毅力是值得敬佩的,就如复读了13年的唐尚珺,考上了上海交大,他明白没什么值不值得,只是希望自己的选择有好的结果,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是,13年复读,成功进入名校的背后
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当你还在默默复读时,你的同学早已大学毕业,早已结婚生子,早已进入升职加薪,早已和你之间有着不同的隔阂。而且复读时间短的话,还好,复读时间很长就会错过很多的东西,你可能会融不进朋友们的圈子,你可能会错过许多外界的新闻,时间是不等人的,即使你考上了名校,你和同龄人之间也无形间有了距离。除此之外,等你进入你想去的大学,你可能是里面年龄更大的一个,特别是像唐尚珺一样,复读13年,等你大学毕业,你就已经30多岁了,30岁意味着人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而你自己却还没有找到工作,还没成家,时间一拖再拖,就会耽误很多事,你比别人已经慢了很多步了。虽然名校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你同二十多岁的同班同学一起竞争岗位的话,优势远不如他,名校能给你带来荣誉,却会让你错过许多,因此我觉得复读多年是不值得。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我们不能左右他人的选择,无论你是想复读读名校,还是读过普普通通的大学,只要选择了,就不要后悔,一定要将选择变为期望的结果。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