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评职称有新政策变化吗?

近日,省人社厅印发了《关于修订完善各系列(专业)职称评价条件标准的通知》,对我省职称评审政策进行进一步规范,评审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严格掌握论文标准

明确作者排名次序:论文有限制性要求的,应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作为之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发表的本专业或相邻相近专业论文。

明确代替论文选项:代替核心期刊论文须为独立(或作为之一完成人)公开出版的本专业专著、译著;独立(作为之一完成人)撰写获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的智库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主持完成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代替省级期刊论文须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发明专利(前2名)授权;主持完成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填补省内空白。

▊▌▍

Ayu editing studio

严格论文查重

将核心期刊论文查重率调整为15%、省级期刊论文查重率调整为25%。论文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自动查重,不接收任何报告单。“中国知网”没有收录的论文,由用人单位统一联系“中国知网”工作人员进行查重,并出具查重报告。

严格“专家举荐”业绩

建立了专家盲审、实名举荐和诚信举荐机制。

使用“专家举荐”业绩,须经业内3名以上同行正高级专家(事业单位须为正高级二、三级岗位)实名推荐,举荐内容必须是本次职称晋升中未曾使用的业绩。市州职改办和主管部门组织3—5名相关专家进行盲审,2/3以上专家同意方可举荐。申报人、举荐专家双方要诚信举荐,对举荐不实的,纳入全省科研诚信黑名单,实行联合惩戒。

明确破格晋升条件

破格晋升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以单破、双破、多破,须至少在低一级岗位聘用一年以上。不具备规定学历、未到达规定任职年限、未到达规定的总专业年限、专业明显不对口方可破格。

《通知》明确要求,由省级主管部门牵头修改完善各系列(专业)职称评价条件标准,新修订评价条件标准要在2021年6月30日前印发实施。市州职改办和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专家盲审具体办法。

媒体谈中小学教师“职称新政”,到底突破了个啥?

媒体谈中小学教师“职称新政”,突破了个:

1、对于中小学老师而言,职称的评定无疑对他们来说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影响了工资而且影响到自身的能力。因为职称既是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与往往与待遇相过高。但很多时候职称并不表示待遇的提升。在不少地区学校内部所设定的岗位中,都有严格的职称比例。有时候低一级的职称很难获得晋级。因此国家的这一次新政更大的亮点在于岗位结构比例做统一,而授予教师岗位结构分类型科学设置。这也就意味着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的设定教师岗位结构的职称比例。无论是对于提高老师的待遇,还是推动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这对于职称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2、指定分配原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现在在很多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为了改善这种条件,努力使中高级教师的岗位比例趋于平衡。从而补齐教育资源的缺口,使教育资源能够均衡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将重点考核职称岗位,进行解除续聘等合同。不再是以评定终身,而是根据职称管理机制,激励更多的高质量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教育当中。这可以说对于老师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3、因为终身制的聘任不再是作为唯一的条件,老师如果能够有能力,便能够取得更多的机会。职称评审只是影响老师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职称新政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回答。发挥学校在用人单位上的主体作用,重视能力,重视业绩,同时在评定的时候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让职称的评定更加的有迹可循,更加的公正客观。

[上海市]上海职称评审新政,上海市评职称新政策

202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新政策

2022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新政策如下:

1、在国家层面上,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不再作统一规定,由省级人社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在明确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础上,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对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进行适当优化调整。

这样,各省就可以打破过去“全国一个比”限制,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灵活、合理设定高中低各级岗位的比例。

2、支持乡村中小学设置“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教师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不占各地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与常设岗位分开设置、单独管理,符合条件、通过评审的教师,可直接聘用至相应岗位。

3、老师们评上高级职称的机会是更多了,放开职级比例之后,副高的评定在一些学校会更加地容易,乡村学校在有些省份能够走大龄绿色通道,25年教龄符合条件之后直接评副高。放开职称之后,只要你足够优秀,都是有机会评副高的,甚至是正高职称。

4、高级职称比例省域差距增大了,高级教师的比例可能会比其他省份要高出一些,就会有更多的教师有机会评定为高级教师。还有特设岗位的职数是不计入各省确定的职级比例的,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教师可以获得高级职称。

2023年职称评审新政策

2023年职称评审新政策如下:

1、大专学历,正规学历,学信网检索,无助理工程师职称,毕业七年后,工作时间不少于七年,可评审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中级工程师职称,跨专业申报可以,但是业绩要突出。

2、本科学历,正规学历,学信网检索,无助理工程师职称,毕业五年后,工作时间不少于五年,可评审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中级工程师职称,跨专业申报可以,但是业绩要突出。

3、中级职称论文要求:一般论文均为一篇即可,部分地区是发—篇,写一篇!高级职称论文要求:一般论文均为两篇即可,部分地区是要求不同,可能会不要求发表,而是写一篇作为答辩论文!

4、大专学历,正规学历,学信网检索,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助理工程师四年后,可以晋升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中级职称,跨专业申报可以,但是业绩要突出。

5、本科学历,正规学历,学信网检索,有助理工程师职称,助理工程师四年后,可以晋升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中级职称,跨专业申报可以,但是业绩要突出。

6、全日制硕士学历,正规学历,毕业三年后,可认定本专业的中级工程师职称,跨专业申报,增加两年考核时间。

7、全日制博士学历,正规学历,毕业当年,基本就可认定本专业的中级工程师职称,跨专业申报,增加两年考核时间。

教师职称评定新政策

关于教师职称评定新政策,可参考下面内容:

教师“评定职称”困难的原因:

一、标准与颁发欠规范。在教师评选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学校领导是拥有绝对操控权的,这样对教师评定职称不公平,这样会导致有些教师有走后门的因素。

二、职称名额少。每年教师评定的人数非常多,而名额却非常得少,可谓僧多粥少,所以竞争就比较激烈,而是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因而很多教师做了多年老师,也没有获得教师职称。

三、职称条件苛刻。证所谓物以稀为贵,教师职称的名额有限,而老师人数却很多,教师评定职称的要求也是比较苛刻的,想要顺利评上职称,学历、论文、教学成果、获奖证书等都要达标,而且各个地区就制定出一些限制性的条件来阻挡教师,这也是教师评定职称困难的原因。

教育部新政策,对教师“职称评定”有了新规,这一消息令很多老师都开心不已,老师们也是喜上眉梢。

政策一、明确破格晋升条件

破格晋升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以单破、双破、多破,须至少在低一级岗位聘用一年以上。不具备规定学历、未到达规定任职年限、未到达规定的总专业年限、专业明显不对口方可破格。

政策二、把教师的品德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标准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不止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更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人,指引孩子走上人间大道的人生导师,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品质不好的老师又怎么能够教育出优秀的,所以教师的品德与师德是很重要的。

政策三、论文不再是硬性规定

以前教师评定职称是必须要写论文的,然而教师每天要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没有时间去做高品质、专业的论文研究。经过调整之后,论文不再是必要条件,大大降低了教师评定职称的难度,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过去对于职称的评定看重更多的是是否有论文发表、是否有获奖荣誉、学历的起点是什么,对于教师的师德、教学质量等方面要求较松,不但导致了教师职称评定的困难,也让很多人觉得不公平,很多时候职称都是被领导者、管理层得到,而真正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却没有得到,评定职称的新政策出台,让奋斗在一线的老师有更多机会了。